截至2018年,在北美和歐洲安裝的所有通信水表和電表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采用了基于某種形式的管理服務合同的端軟件(Hes)。相比之下,只有20%的安裝基礎采用了管理服務合同下的儀表數據管理(MDM)軟件。
從歷史上看,“從計量到現金”的投資推動了AMI在水表和電表市場的初始投資;經過十年的成功案例研究(尤其是在北美和歐洲),下一代軟件和服務終于出現了。供應商一直都知道,AMI數據可以做的不僅僅是簡單地降低勞動力成本,但是業務案例和可證明的投資回報(ROI)是復雜的,盡管解決方案可以帶來好處。
AMI本身的價值是很難溝通的,因為在一個實用程序中有許多移動的部分。通常,簽署投資的部門與實際的最終用戶是分開的。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公用事業沒有對價值鏈進行全面的概述,而且每個業務單元都傾向于專注于不同的部分。
甚至供應商本身也缺乏用于簡單AMI組件(如前端軟件(HES)和儀表數據管理(MDM))的共享語言。為了過度簡化,前端軟件是數據收集,而儀表數據管理是存儲平臺——這些功能始終是兩個獨立的組件,但當供應商將它們結合在一起時,無論是通過單個平臺還是通過整體解決方案的營銷,都會經常出現復雜情況。因此,這可以構建與實用程序非常相似的解決方案,而實用程序在某些情況下會壓倒并阻止實用程序購買解決方案。
即使供應商開始在基本定義上有所收斂,產品和實際解決方案的差異仍然在不同的公用事業類型、地區甚至國家內發生巨大變化。
一般來說,市場的特點是高變化——例如,在高層,電力中的AMI裝機基礎幾乎是水的三倍。在產品開發周期中,在電能計量中采用AMI的時間相對較早,而且電力公司通常也是第一批采用服務的公司,因為它們也是開發出來的。相比之下,過去采用智能水表的速度要慢于電力水表,因為公用事業規模較小,投資資源較少,技術能力較差。
總的來說,這意味著,在托管服務合同下,電力具有更大的前端軟件和儀表數據管理端點的數量,因為AMI的采用時間要早得多。然而,近年來,水的采用速度比電力快得多,因為資源有限的水務公司傾向于采用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隨著AMI的安裝基礎不斷增長,采用趨勢上的這些差異突出了下一代軟件和服務中兩個部門的主要考慮因素。
隨著軟件市場的成熟,超越了最初的炒作,水電兩種投資模式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差異。具體來說,水AMI數據通常比電力具有更少的潛在應用;這些更集中的用例意味著所需的應用程序本身(例如泄漏檢測)可以驅動供水公司采用總解決方案,并證明初始支出是合理的。相反,從計量到現金將始終是AMI電力投資的主要驅動因素;只有在系統安裝了一段時間之后,才考慮采用進一步的分析/應用程序。
歸根結底,對于下一代投資的總擁有成本仍然存在重大誤解,有可能導致效用分析癱瘓。盡管如此,很明顯,許多公用事業公司認識到智能計量的價值不僅僅是從計量到現金,即使他們還沒有找到具體的應用程序和商業模式來幫助他們向前發展。在任何情況下,全球安裝了超過8億個通訊水、煤氣和電能表,管理軟件和服務的總上限還遠未完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