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移動通信技術而言,一直是由兩部分組成,一種是衛星通信系統,一種是陸地公眾通信系統。我們說的1G到5G,其實都是陸地公眾通信系統,都是需要依靠于基站的。手機必須和基站完成雙向的信號交互,才可以正常使用。
換句話說,如果該區域缺少基站覆蓋,通信就無法進行。衛星通信系統雖然可以做到野外、海洋、沙漠、草原等偏遠地區的移動通信支持,但是衛星通信的盲區更多,也無法做到信號無死角。衛星通信也是需要手機和衛星之間雙向交互的,而且整套衛星通信系統也不單單是有衛星,還需要建設大量的地面站,數據的大量交互其實也是在地面完成的。
5G和其他制式相比,由于目前低頻主要被2/3/4G,而且5G性能更高,所以使用的無線頻譜更高一些,相比而言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我們目前使用的無線通信技術都可以說是基于香農定理的。信道的容量取決于收益的信道帶寬,而現在的低頻過于零散化,被各種制式占用,所以需要使用更高的無線頻譜才能獲得更寬的連續的無線頻譜資源。
無線頻譜資源是寶貴的,而且也是非常有限的,以往的各種通信制式占據了低頻頻率,很多都在現網使用之中,也很難給運營商分配比較連續的無線頻譜了。另外,5G引入的關鍵技術Massive MIMO,低頻的波長大,而我們使用的天線陣子的尺寸基本上是1/2或者是1/4波長,頻譜越低的天線陣子也就越大,很難塞到一面天線之中。
由于5G的無線頻譜更高,即使是引入了Massive MIMO和上下行解耦技術,依然需要建設比現在的4G更多的基站才能滿足5G的性能要求。目前中國現網和在建的4G基站,三大運營商一共有500多萬座,而5G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5G的覆蓋都不可能建設到現在的4G水平。
現在4G也有盲區,5G也無法避免有盲區了。5G里將會建設更多的小基站,這些小基站將是室內覆蓋的主力。5G的無線頻譜高,繞射能力就差,依靠宏基站覆蓋室內的難度太大。為了滿足5G的室內覆蓋要求,在整個的5G組網之中,將會大量的引入小基站。
其實小基站在3G時代就已經有了,在4G時代之中,運營商也建設了不少小基站,只不過普及化并不高,主要是選址太費勁,說服用戶同意小基站進入建筑物太費勁。不過,在5G時代,不建設也不行了,這塊估計是運營商5G組網最大的難點之一了。
通過大量的小基站的建設,將可以減少室內室外的5G信號盲區,不過這也需要時間,5G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比4G建設的時間線長的多。總而言之,5G同樣也是陸地公眾通信系統,無法避免出現信號死角,只能通過大量的基站宏基站和小基站來減少盲區的存在了。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