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往對于機器人的認知,人們還停留在影視作品或者科幻小說里。如今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經濟發展的諸多領域,深刻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便捷。
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代表行業,也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同時還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機器人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
根據應用環境和技術特征,國際機器人聯盟把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其中,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在工業生產環境中,而服務機器人則主要集中在非制造業和服務業中。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迅猛發展,產量持續增長。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已超出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連續六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
事實上,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率先從汽車、電子、視頻包裝等傳統領域,逐漸向新能源、環保設備、高端裝備、倉儲物流等新興領域加快轉變;同時各地的機器人企業解決方案,也在從傳統汽車及3C制造向新場景和新行業延伸,加速“機器換人”進程,2019年這一趨勢將迎來放大。
由于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醫療、教育需求的持續旺盛,我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該報告預測,2018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3.9%,高于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而到2020年,隨著停車機器人、超市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億美元。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服務機器人來說,人工智能技術和機械工具的結合,使其具備了比傳統設備更強的自主性。同時,對于大眾消費者來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帶來的不僅是消費升級,還有新的挑戰和機遇,服務機器人正面對著一個廣闊的社會服務市場。
然而,數量上的飛速增長并不能迅速拉近我國機器人行業與世界水平之間的差距,國內機器人產業在整機研發能力和質量上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我國機器人產業還存在著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
創新才是機器人未來發展的源泉,我國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不能一味跟風,機器人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的能力。
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機器人相關的扶持政策,對國產機器人行業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綜合施策,以創新為引領,以需求為帶動,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機器人產業在核心技術研發、產業鏈構建、應用領域拓展、區域集聚發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國產機器人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已是世界機器人大國的中國來講,將逐漸實現從“量”向“質”發展,突破核心技術、補齊關鍵短板、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攜手應對共同挑戰。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