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了首份《2019技術趨勢——人工智能報告》(WIPO Technology Trends 2019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報告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出現以來至2016年,科研人員已提交超過34萬份人工智能發明專利申請,發表的科學出版物超過160萬篇(部)。而這其中的專利超過半數是2013年以后公開的。其中在國別專利總申請量方面,美國、中國、日本排在前三位。
許多與AI相關的技術可以在不同行業中得到應用,涉及諸多領域。其中交通運輸領域是人工智能專利近年來增長最多的領域,2013年至2016年間專利申請年增長率為33%,與2013年的3738件專利申請相比,2016年達到8764件申請,增長134%。在運輸類別中迅速崛起的是航空航天/航空電子設備(年增長率為67%,2016年提交1,813件)和自動駕駛汽車(年增長率為42%,2016年提交了5,569件)。
如果回看更長的時間區間,從2006-2016年期間,交通運輸領域的迅速發展則變得更加明顯:2006年僅占AI領域總申請量的20%,到2016年它已經占據了申請量的三分之一(超過8,700件申請)。
在交通運輸領域,最大量的專利申請來自于汽車制造商或供應商,包括日本豐田、德國博士和韓國現代,在與交通運輸領域的相關應用方面,美國谷歌公司和IBM公司也有非常大量的專利儲備。其中在交通領域中的細分技術領域中,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則最大。
可以預見,未來若干年人工智能會在細分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筆者以近年來增長最為明顯的交通運輸領域下的自動駕駛領域為例,其涉及的技術類別的種類范圍包括整車制造、傳感器、地圖導航、網絡傳輸、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其中人工智能的研究在汽車的智能網聯(車聯網)方面的現階段可以涵蓋諸如智能座艙、多屏互動、抬頭顯示等以與其他平臺可以進行無縫對接。在細分應用場景方面,大眾汽車公司稱其將數千張圖像加入了圖像識別算法,因此系統能夠學會區分道路使用者。
關于技術趨勢(AI)對政策的影響方面,WIPO報告也指出了兩者之間的互相影響,在政策制定、數據控制、研究支持、IP保護等方面,AI的發展也引起了政府政策制定方面的很多問題。
對此,在WIPO報告中,位于硅谷的知名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Frank Chen以自動駕駛為例,表示: “監管部門打算制定完善、周全的政策本身,必然會阻止相關技術的發展。只有減少對技術的監管,才能真正吸引想發展對應技術的公司投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