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城市中,隨著全行業結構性供大于求,市民消費的商品向數量增多、質量增高和差異化增強漸進發展,使得城市物資保障服務體系的負荷逐步增大;作為商貿活動基礎保障的城市物流系統,既需要持續提高商品交付的服務水平(主要包括交付的準時、安全、便利、可變/柔性和低價等),又需要減少城市物流系統對城市道路和空間的占用負荷(主要包括公路貨車運行里程、多級倉儲庫存量和社區末端等),減少城市物流系統對城市環境的破壞要素等(主要包括碳排放、PM2.5和廢棄物/殘留物等)。
城市物流多數屬于消費保障型物流,消費終端隨生活社區、商務區和商貿區布局而分散化、碎片化;少數屬于城市產業服務型物流,物流終端隨產業布局而集中化、規模化。因此,要求城市物流一方面盡可能少地占用城市資源,降低城市資源浪費和閑置;另一方面,又盡可能將城市閑置資源加以復用,實現城市資源集約化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
智慧物流分四個層次,第一層智慧是物流各功能內部的資源配置優化,如路徑優化、庫存優化等;第二層智慧是物流各功能間資源配置優化,如“以儲代運”和“以運分儲”;第三層智慧是依托物流供應鏈推動產業鏈的結構性優化,如“坑口發電”;第四層智慧是并行/平行產業鏈間的資源配置優化,如通過“運貿融”一體化實現互聯網“羊毛出在豬身上”的類似模式。
第一, 邏輯維融合得益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與普及,得益于“大云移物智”等智能技術及裝備的引入,以及隨之而來商業模式的變革。
傳統供給與需求受制于商貿渠道和物流體系的規模性約束,個性化供給與差異化/客戶化需求因規模性小,難以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商貿及物流支持。但互聯網電商平臺及其衍生發展的電商物流,用近零成本實現了個性化供給與差異化需求的精準對接且易形成規模化,特別是消費集中的大城市社區,得到了更佳的購買和服務體驗。
移動互聯網支撐的手機導航系統、第三方電子支付和網絡快遞/外賣送餐服務平臺則通過時、空、邏輯在貨品、快遞員和消費者之上三個維度的融合,以近零成本大幅度提高了精準配送服務的效率,外賣的高頻服務也正在打擊低頻配送。
“大云移物智”等智能產品則通過精準收集供給/需求、科學預測供/需匹配、高效服務個性化定制和標準化非標終端與渠道等方法,持續推進高效低價標準化進程。
第二,空間維融合得益于城市與物流融合后的空間結構重構。
城市物流的運儲集配空間布局極大地影響城市交通負荷,特別是某些具有高度時效性貨品的倉配資源需求,在城市道路和區域空間環境均屬于“非常態”,極易造成城市道路虛糜/閑置和擁堵/擁塞兩種狀態的分時轉變或潮汐特征。
智慧物流還推動城市間的甩掛運輸、城市內的共同配送、社區共享快遞柜等模式的落地,用數據驅動運儲集配的智慧物流供應鏈,推動城市供給/消費/商貿渠道的資源優化變革。
第三,時間維融合得益于供/需潮汐特性后的資源分時租賃模式和平行/并行產業鏈間資源配置優化。
囿于中國資源的消費者擁有量遠不及西方發達國家居民那么充沛,暢行于發達國家的共享經濟運用到中國基本改良為資源的分時租賃;“大云移物智”等智能工具恰恰可以精準度量供/需/商貿及物流渠道的資源分時利用率;智慧物流與供應鏈恰恰可以在城市、社區和產業集群生態中實現閑置資源復用和跨功能、跨產業鏈的資源綜合配置,推進智慧城市向深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