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在墨西哥的分部近日公開表示,此前由于全球半導體芯片供應緊張導致減產的墨西哥相關工廠,預計將在7月份恢復三個部分的生產活動。
據大眾汽車的消息透露,捷達、Taos、途觀等車型最快從本周開始生產,在7月份期間將陸續恢復量產。不過大眾方面也提到,盡管業內目前普遍預計下半年對于汽車芯片供應會得到很大改善,但不能排除未來對生產進行再次調整的可能。
此前,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受到疫情影響的市場開始逐步回暖,消費需求上升,但生產端恢復滯后,導致上游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全球范圍內開始普及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新興業務,讓筆記本、服務器、顯示器等電子產品需求進一步上升。
而人們被迫待在家中,就導致對于汽車的需求并不是那么迫切。一方面是急速上升的電子產品,另一方面則是需求下降的汽車,晶圓廠自然會優先將產能轉移至需求更緊缺的消費電子產品中。
同時,隨著電動車的火熱,也開始讓汽車芯片的供應進一步緊張,更何況電動車的芯片使用量是傳統燃油車的數倍以上。
汽車芯片的緊缺導致大眾、通用、福特、豐田、現代等眾多車廠不同程度的停工減產,福特、現代旗下的部分工廠,甚至因為芯片短缺,已經多次停產。
其實從芯片制造工藝上來看,汽車芯片并不需要太高的制程,尤其相對手機的5nm、3nm芯片而言,汽車芯片所需要的芯片大多集中在90nm-130nm左右,所需的晶圓也為8英寸。
但相比不高的制造工藝,車規級芯片更重要的是穩定性,對于車規級零部件通常使用PPM(百萬分之一)來描述,意味著一百萬個零件當中不能超過1個不良產品。
為何強調這一點,主要是為了解釋車規級芯片制程并不高,為何仍會缺貨的原因。由于對于穩定性要求極高,因此生產企業提供的車規級芯片需要通過驗證。
比如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瑞薩的那珂工廠因為地震而受損,大批生產設備遭到破壞,而那珂工廠是豐田汽車制定的生產基地,為豐田汽車提供ECU,而那珂工廠短時間內顯然無法為豐田繼續提供相關產品。與此同時,瑞薩的西條工廠、滋賀工廠、川尻工廠都有相應產線,可以代替那珂工廠為豐田供貨。
但豐田和瑞薩都沒有做出改變工廠的決定,而是等待那珂工廠復產,理由便是產線認定。即便其他工廠想要為豐田提供產品,也要進行產線認定,而這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有這個時間還不如等待那珂工廠復產。
因此,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企業并不會輕易的更換車規級產品的供應工廠。當然,在長期缺芯背景之下,以及國家的政策扶持等因素影響下,一些企業會尋找不同芯片的替代方案。
而這種替代方案機會的出現,也就是如今人們常說的國產替代。但這里面有兩個前提,一個是需要國外芯片廠供貨周期拉長,此前市場中透露,許多大廠相關產品的供貨周期都已經拉長至1年左右,留足了替換的空間;另一個是國產芯片在性能、穩定性上已經接近國外同類產品。
如今已經有許多企業正在接觸國內的相關企業,并且已經有產品進入到風險試產當中。不過近期來看,車規級芯片供應趨緩可能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不僅是大眾的墨西哥工廠開始復產,此前國內的紫光展銳也透露相關信息,由于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不及預期,已經將部分產品轉移生產汽車電子產品了,這也意味著市場中將會加大對車規級芯片的供應。
對于整個汽車行業而言,芯片供應逐漸恢復正常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對于國內相關企業而言,留給他們的時間窗口已經不多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
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