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為何改名“智慧屏”
1934年,“電視”第一次成為“television”的中文對應詞匯。幾十年的時間里,人們對電視一詞的理解逐漸固化,提到電視的直觀反映就是看電視。即使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已經接近90%,始終不能改變電視的主要功能是播放節目這一點。
我們發現,即使是提到“智能電視”,消費者的第一反應仍是“看電視”。這次華為推出“智慧屏”概念,既從名稱入手,改變消費者對于“電視”的刻板印象,逐漸淡化“看電視”的原有思維。如此一來,除去播放視頻的其他功能也不再是輔助功能。從概念上邁出家庭大屏,從看到用功能轉變的第一步。給電視改名后,產品就可以跳出“電視”的邊框,為日后推出更多功能和生態建設打造基礎。
“智慧屏”賽道很熱鬧
“智慧屏”這一概念看似新鮮,卻早已有不少廠家展開行動了。
今年3月創維就在春季發布會上宣布進入大屏AIoT生態系統——創維Swaiot時代。創維以“智慧屏幕”為核心,搭建整套智慧家庭生態系統。
無獨有偶。4月海信推出“社交電視”s7, 其首創6路視頻通話、實時AI語音控制和4K視頻播放功能、模糊了手機和電視的邊,將娛樂和社交功能賦予電視。
仔細觀察下來,雖然榮耀推出了“智慧屏”這一概念,但運用這種理念的品牌并不少,包括小米,也早在商城的宣傳中體現了“用”電視的概念。
新概念,賽道卻不新。也許從單純的電視到智能家居的一員也算一種革新,但這種革新到現在已然是常態,電視的智能化早已是確定的方向。想搶占家庭娛樂入口,搶占大屏市場,目前看來并不容易。
智能家居生態或可拯救電視危機
實際上,近幾年電視市場已經不容樂觀。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電視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1.1%,零售額同比下降13.1%。根據中怡康推總數據,1~5月彩電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4.2%,零售額同比下降13.6%。彩電行業產能過剩、市場需求減少、市場容量飽和讓電視行業在近幾年陷入產業危機。
即使電視市場環境已經變得如此惡劣,仍有新玩家不斷涌入賽道。無論是不斷有傳言要做電視的ov,還是借助遙控器表明在做電視的一加,抑或是借殼JVC定制產品的拼多多,他們都一頭沖進了電視的市場。
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做的電視一定是智能電視,更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做的電視不止是智能電視。所謂智能電視一定是能在智能家居生態內起到部分入口作用的。電視市場近幾年遇到一些挫折的同時,智能家居市場表現良好。2017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就達到了達1428億元,增長率超過25%,且每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有機構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985億元。智能電視雖然現在不是智能家居的主要入口,但它的天然大屏優勢明顯,想做智能家居必不會放過電視這個客廳入口。
電視的日均開機率從最初的70%降至現在的30%,獲取咨詢的途徑廣泛、娛樂方式增多都是電視行業遭受沖擊的原因。如果智能電視能夠順利融入智能家居生態,它將不再是孤軍奮斗的單品,未來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網友們看到榮耀推出的智慧屏,紛紛表示希望出一個8k屏幕不智能的電視,智能電視的開機廣告已經快讓人無法忍受了。從電視可以聯網的那一刻開始,它已然從傳統家電轉變為一個物聯網智能硬件,這已經是它的全新生命軌跡了。也代表著智能電視已經轉變為給消費者提供服務的產品。無論是智能電視、“智慧屏”,還是VR電視、裸眼3D電視,都準確的將看電視轉變成了用電視,在這個前提下能提高好的服務才是讓消費者接受產品的前提。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