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院”這個概念在全球提出來大約只有10年的時間,這個概念提出以來,全球各個醫院都進行了不同探索,把互聯網技術、智能技術,包括現在人工智能的一些技術都用在醫療服務的各個領域。我國在這個領域進行的探索與全球基本同步。
現在很多醫院的一體機、自助機,包括現在用的手機結算,預約掛號、預約診療、信息提醒,包括衍生出來的一些服務,比如停車信息的推送、提示等。讓患者感受更加方便和快捷。醫院精細化管理很重要的一條是精細化的成本核算,用于這些醫院內部后勤的管理,管理者用手機,或在辦公室的電腦上就可以看到全院運轉的狀態,包括OA的辦公系統。這一大領域就是用于醫院的精細化的信息化管理。
一方面,神經系統疾病高發,迫切需要掌握人群發病的趨勢、規律,通過對這些趨勢規律的分析,對神經系統醫療服務進行有效的指導;另一方面,我國幅員遼闊,醫療機構眾多,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醫院在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面可能存在巨大差異,需要了解各個醫療機構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情況,并建立標準的治療規范和統一的治療指導。
目前,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質控中心已經建立了包括31個質控中心的全國質控網絡,已經進入質控監測的醫院有2774家,形成不同層級質控工作的體系。通過信息平臺,增加了各級質控部門的理解和利用數據的能力,促進了本領域醫療質量監測評價反饋預警和持續改進的能力。
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梳理和分析,也就是我們大家說的大數據技術,指導擬定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質量控制指標、標準和質量管理要求,并且根據這個信息系統已經制定和出臺了多個病種的質控和診療規范,為國家衛生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學數據和大數據的支撐。
據悉,國家神經系統疾病信息平臺數據主要包括的數據來自兩類:一類是來自醫療機構的行政數據庫,就是醫政醫管局建立的醫療質量監測系統,簡稱HQMS,主要來自全國三甲醫院的病案首頁;另一部分數據是病種的監測數據,主要包括對神經系統醫療過程指標,目前來自全國2000多家醫院的病種上報數據。
利用這兩個數據,可以實時了解這些醫院神經系統疾病的醫療質量,平均住院率,在院病死率等結局、轉歸指標,也可以通過這些縱向指標了解變化的規律和趨勢。比如,我國現在腦出血患者在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這兩組數據是通過我國質控中心一個非常龐大的超級計算系統的超算中心進行大數據分析,分析之后開始對我國的整個神經系統醫療質量控制提供一些指導和參考。同時,這個平臺還有遠程的指導功能,我國質控中心與31個省(區、市)的省級質控中心通過遠程可以進行遠程交流、遠程會議、遠程指導、遠程培訓、遠程教育。同時,各省(區、市)的醫院也可以通過橫向與其他醫院、醫療機構進行比較,來了解自己在服務水平與國內其他醫院存在的距離,找到自己的問題和短板。
覆蓋全院的智能導航系統就能夠自動規劃出合適的路線,精確度以米計算。當然為了照顧各種使用電子設備不太熟悉的老年人,我們在醫院的自助服務區、門診大廳安排了大量的志愿者,同時也為患者提供人工服務。
在醫院的病房里,記者看到每位患者床頭都有一個pad,這套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統不但能為住院患者提供數字電視等娛樂功能,還可以在上面實時查詢本人的病歷、預約檢查、營養膳食訂餐等信息。應用物聯網技術也能夠實現對患者生命體征的實時監測,患者的醫囑、輸液的進展、服藥提醒等信息實時顯示在護士站的大屏幕上,家屬和患者不用再時不時抬頭盯著輸液器看吊瓶輸沒輸完。患者一旦離開病床時間過長,護士站也會馬上報警,防止出現摔倒、暈倒無人發現等意外的發生。
(本文轉載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