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5G商用即將在全球啟動,我們正在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多位專家近日在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全球5G商用的競爭,我國信息通信業應搶抓機遇,加快5G網絡建設步伐,積極探索應用模式,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移動通信是創新最活躍、滲透最廣泛、帶動最顯著的技術領域之一。上世紀80年代以來,移動通信的四次代際躍遷,均對生產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辛勇飛表示,當前,5G進入沖刺階段,加快5G發展,將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夠擴大投資,促進穩增長目標的實現,還能夠拉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人才等創新要素投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強經濟長期發展動力。5G還將創造更多高質量供給,適應消費升級需要,催生出新型服務消費和產品消費。預計2020年~2025年,我國5G融合應用間接帶動經濟增加值約8.4萬億元。
二、有利于推動產業發展高端化。5G提供低時延、高可靠和海量大連接應用,可滿足產業數字化轉型對海量信息采集、大數據處理和遠程控制等需求。5G廣泛應用于工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將推動生產制造服務體系升級、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拓展,實現產品高端化、裝備高端化和生產智能化,助力實體經濟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三、有利于激發社會主體創新力。5G將推動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場景從移動互聯網拓展至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更多領域,為企業和專業人員創新創業提供廣闊空間。5G將實現跨設備、跨系統、跨行業、跨區域的全面互聯互通,促進海量數據匯聚和研發生產資源共享,為各行業賦能、賦智,提升社會主體創新創業能力。
5G集中展示全球信息通信領域最高端、最先進的整體實力,綜合體現各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發展水平,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的戰略必爭。
一方面,5G是帶動信息技術系統突破的關鍵依托。5G大帶寬、高速率和低功耗的需求,推動基帶芯片向更先進工藝發展,促進高頻器件向新材料新工藝演進。5G終端將從智能手機擴展到智能設備,進一步促進智能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發展。5G網絡革命性的云化和虛擬化,將加快網絡軟件化進程,促進應用中間件的發展完善,推動構筑開源開放的軟件技術產品創新和應用生態。
另一方面,5G是促進各行業各領域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5G具有顯著的通用目的技術屬性,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將成為傳統產業加速技術改造和跨界集成的催化劑和助推器,推動工業、醫療、交通、能源等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為傳統產業創新發展、優化升級提供強大動力。
可以看到,5G已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的競爭焦點,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把5G列為優先發展的領域。《紐約時報》1月28日發表長文,稱美國政府已將5G“控制權”的競爭定義為“新的軍備競賽”,認為誰控制了5G,誰就能在經濟、軍事和情報上領先他人。
應加快完善實現商用突破,技術是為目標服務的。4G以多輸入多輸出(MIMO)以及正交頻分多址接入(OFDM)為核心技術,支持移動互聯網業務的高速數據傳輸。5G目標定位更加宏大,從移動互聯網擴展到垂直行業領域,需要支持增強移動寬帶(eMBB)、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和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三大應用場景。為滿足三大應用場景,以及垂直行業新生態和商業模式的需求,相對于4G,5G技術變革主要在于其系統性架構創新和突破。
5G網絡采用全服務化架構,全面引入SDN、NFV、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IT技術,實現云化組網,可以靈活定制出功能、特性服務各不相同的多個邏輯網絡,靈活服務于不同需求的行業用戶,從而打破傳統封閉的電信網架構,構建一個CT與IT融合的開放、智能的新型網絡。5G無線采用了靈活的全新系統設計,如靈活參數和幀結構等,只需要通過參數的調整,就能夠支持三大差異化的應用場景。
面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推動5G商用還面臨一些現實困難。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左鎧瑞認為,當前,運營商在5G規模商用上較先前表現得謹慎,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5G產業鏈有待進一步成熟。目前,5G系統設備已滿足商用要求,但終端、芯片尚未進入量產階段。受此影響,先行國家和運營企業也推遲商用時間或控制規模。
二、基礎電信企業投資壓力增大。5G網絡投資規模遠超4G,移動流量業務“增量不增收”的問題尚未有效解決,垂直行業的新興業務仍處在探索階段,短期內5G的盈利模式不清晰。
三、從4G跟隨到5G引領會面臨更多困難。我國發放4G牌照時,產業鏈已全面成熟,國際運營商形成了清晰的商業模式,我國基礎電信企業兩年就建成全球最大的4G網絡,實現后發趕超。在5G建設上,基礎電信企業采取引領策略就可能付出更多的試錯成本,面臨更高的投資風險,承擔更重的運營壓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主任張春飛指出,雖然5G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但除增強移動寬帶場景之外,5G與垂直行業融合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壁壘,需求不明確、協調環節多、政策法規和標準缺失等問題亟待解決。
5G商用雖然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這些問題將在5G商用的過程中通過持續的產品研發、迭代創新和應用探索逐步得到解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工程師顧城天表示,隨著5G商用的深入推進,5G系統設備的算法將不斷優化、能耗將不斷降低、成本將不斷下降;終端芯片的功能、性能等方面將不斷完善;5G與工業、農業、交通、能源等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將不斷催生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對5G網絡的供給能力、覆蓋范圍提出更高的要求,運營商也將加大網絡投資的力度。總體來看,5G投資一定會大幅增加,但投資周期相比4G會拉長。
為加快推進5G商用步伐,可以在政策、稅費和考核三方面對運營商予以支持。一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建議研究出臺5G網絡運營相關支持政策,如優惠的電費價格以及更加市場化的資費政策等,支持運營商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降低稅費負擔,建議加大稅收優惠扶持力度,降低運營商納稅負擔。協調開發商、物業、地鐵等做好配合,將無線通信設施建設統一納入公共設施并依照相關政策法規進行管理,解決網絡基礎設施進場難、賠補費用高的問題。三是調整考核機制,建議行業主管部門與國有資產管理、財政等部門統籌協調,優化電信運營商的經營業績考核體系,降低考核壓力。建議建立試錯機制,支持企業開展多元化探索,加大創新指標在現有考核機制中的權重,為企業創新發展、新興領域拓展提供試錯空間。
網絡建設和應用培育是相輔相成的,網絡是應用培育壯大的基本前提,應用是網絡持續投資建設的動力源泉。因此,推動5G發展必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力量,共同構建網絡、應用、產業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