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備受輿論質疑的智能穿戴市場,因為智能家電,正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新局面。這跟過去幾年智能家電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高度相似:先是一窩蜂沖進這一領域搶食吃;然后出現用戶體驗不佳,企業成批消失,產品遭遇質疑;如今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歷史機遇。這一切,未來還取決于智能家電的發展。
隨著智能家電市場的快速引爆智能穿戴設備將再次掀起一場風暴。今年以來,隨著智能穿戴設備股價低,輿論出現“智能穿戴設備難逃厄運”的論調。實際上,在智慧生活時代,數據必不可少,而人體的數據收集,如果離開智能穿戴設備,便無從談起。智能穿戴設備的確正在進入調整期,并在未來再次爆發。
如今在智能家電中,總要加入“健康管理”功能,比如智能冰箱,既能隨時收集冰箱內部食品的數據,給出簡單的烹飪建議;同時也能參考智能穿戴設備中的數據,針對人的不同狀態,給出科學的飲食方案,這些功能都需要數據,但都離不開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電的進步,將帶動智能穿戴設備、數據分析和交易的發展。智能穿戴設備除了最核心的數據收集功能之外,還可以帶給人更多的體驗。而產品體驗的必要性,決定了它的市場需求。現在的可穿戴設備包括了手環、手表、眼鏡等等,手表和手環的共同特點是可24小時穿戴,可以說是智能穿戴設備的核心產品,手環受眾需求相對單一,眼鏡受眾十分狹窄,目前可用性較強的就是智能手表。
相關數據顯示,人們更喜歡在智能手表上,操作語音通話、打車定位,這樣簡單有效的功能。而市場上的高端產品,功能要豐富得多,這當然是好事,但關鍵是設計團隊能否將操作方法,與產品屬性匹配,以達到手表使用的必要呢?現實情況是,很多功能在手機上的體驗,要比手表好很多,手表并不是必需品。
說到必要性,那就不能不提兒童手表,這類產品功能十分簡單,但像定位、打電話、運動數據這樣的小功能,卻直擊消費者痛點,而且價格也比蘋果、三星等成人手表便宜,銷量相對穩定。可見一方面,智能穿戴產品必須精準直擊受眾的需求,另一方在價格上要相對讓步,畢竟現在能用上智能手表的電子產品、智能家電還相對較少,消費者缺乏購買的必要性。
可以看到,隨著智能家電市場的快速引爆,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的價格,將不會太高。隨著大數據產業發展逐漸成熟,數據價值不斷提升,智能穿戴設備與智能家電等智慧生活聯系得更緊密,它的價格或將與手環趨同,將獲得更多中高端消費者青睞,智能穿戴設備,將再次掀起一場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