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步入Q4季度,電子元器件的價格也正在穩定,訂單開始減少,很多人都認為Q4是“市場寒冬”,并且2019年還會下降。對此,有些分銷商表示,電子元器件的需求的確有可能在2019年降溫,關稅也會繼續影響整個電子供應鏈。
市場相對穩定
原始元件制造商(OCM)和電子產品經銷商幾乎都表示沒有:“我們沒有看到市場疲軟的跡象。”最近在ECIA執行會議期間,對于原廠和分銷商的特別執行訪談大都是一致的:電子元器件仍然需求量很大。雖然交貨時間目前變得比較穩定,但總體時間并沒有收縮,而且很多都持續超過30周。需求最高的一些零件的生產能力仍然很慢(例如MLCC),而且沒有證據表明客戶需求下降。
有跡象表明,元器件的短缺開始影響到原廠了。ISM(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計算機和電子產品主管透露,今年10月份“所有電子元件都存在短缺和更長的交貨時間,影響我們的生產。”因此,制造商們看到了提高價格的機會,而許多OEM也非常注重持續供應。
據透露,一個Kemet公司的客戶甚至用每年3600萬美元的合同來“購買產能”。“我們現在與客戶訂立了一份長期合同,保證了他們目前從我們這里購買額外的產能,這個特殊的客戶每年需求為60億件,通過這份協議,Kemet將在未來10年內每年再提供60億件產品給此客戶。”
調查公司AlphaWise對分銷商的季度調查顯示,Q2通常都是旺季,Q3表現雖然同樣強勁,但在變化率基礎上有一定程度的降溫。我們對半導體仍然保持謹慎態度,并預計任何交易都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下調。
MLCC缺貨兩年多
互連、被動元件和機電(IP&E)組件(這些幾乎占了典型電路板的80%) 仍然供不應求。IP&E供應商仍在努力縮短交付周期,但Kemet預計MLCC的供應未來兩年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Loof告訴分析師,“想要填補MLCC這個大坑,全行業起碼需要超過30億美元的投資,并且要保證這兩年市場上沒有任何額外的需求增長。”
但分銷商有不同的聲音,認為2018年末MLCC雖然缺貨,但卻面臨降價。被動元件的銷售增長率已經連續第二個季度放緩了。大部分客戶不傻,他們只在需要的時候才購買被動元件(否則就先做其它產品),并不是所有客戶都愿意下長時間供應的訂單。“
關稅戰影響
關稅戰是美國避不開的話題,不過這對美國的制造商和經銷商都沒有太大的影響。事實上,ECIA的一位OCM高管表示,關稅反而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很大,他認為中國的經濟正在惡化,許多工人都失業了,而且爆發了很多新聞媒體報道,10月份中國的制造業很受挫。
美國對中國施加的政策正在發揮作用。雖然許多美國制造商在中國設施和設備方面都有投資,但美國的原廠和分銷商都不太可能因關稅而出現什么問題。
電子供應鏈在對關稅的反應方面一直很敏銳。供應商會在不受關稅影響的地區增加產量,擁有多個全球倉庫的經銷商往往也擁有靈活的運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