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5G射頻前端將迎來市場空間的倍增,國內一大波涉及射頻器件的磁件企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5G技術的發展,對于射頻前端的設計復雜程度和技術難度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5G建設已經進入大提速階段,國內三大運營商部署5G時間表: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5G射頻前端將迎來市場空間的倍增,國內一大波涉及射頻器件的磁件企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5G技術的發展,對于射頻前端的設計復雜程度和技術難度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機遇
未來,5G將推動基站和智能終端射頻器件迎來新一波高增長。
一方面,5G信號波長更短,基站建設更加密集,5G 宏基站數量是4G 基站的1.5-2倍,新增小基站則更加密集。基站建設的電路實現離不開電感、電阻、濾波器、鐵氧體磁珠等產品,多種磁性器件未來將受益于5G通信基站的大規模建設。
另一方面,根據Skyworks 預測數據,到 2020 年,全球 2G/3G/4G/5G 網絡合計支持的頻段將達到91個以上。新增頻段的射頻信號處理需求將帶來電感、鐵氧體磁珠、 濾波器等片式射頻元器件需求增長。
其中,目前5G濾波器使用數量全球高達840萬個,而國內為600萬個,價值分別達到806億元和576億元。安信通信團隊指出:“粗略計算,5G基站單扇區的濾波器價值量可以達到4G的3.6倍,進一步考慮5G基站總量或將達到4G的1.5倍。” 預計從2018-2022年,中國濾波器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可達21%。
興凱鼎一體成型電感
挑戰
與此同時,5G的發展,對濾波器、電感等射頻器件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
對于無線基礎設施,如何確保信號質量,提升頻譜效率和散熱優化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手機終端,挑戰在于“智能天線集成,以及射頻前端小型化、成本和性能優化”。
5G未來會整合移動寬帶、物聯網和先進的自動化(如無人駕駛汽車),全部采用統一的標準技術。因此5G有三個方向:物聯網、Sub-6 GHz、毫米波。在射頻技術方面,這意味著將需要不同性能的射頻器件集成在一起。
5G通信要求廣域覆蓋、高速高帶寬、低功耗大連接和低延時高可靠。這些技術場景對射頻器件的性能,比如功率、線性度、工作頻率、效率、可靠性等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行內人士分析,近年來隨著介質濾波器不斷突破原有技術限制,損耗小、體積小、Q值高的介質濾波器有望成為未來新的發展方向。濾波器需更加小型化和集成化,為應對愈加復雜的無線環境干擾。
盡管濾波器技術充滿挑戰,主要由日本和美國企業所把控,但隨著5G的加速落地,國內上市公司也在逐漸加碼,積極推動濾波器芯片國產化。
高Q電感是發展方向
濾波器的國產化離不開國產電感器的進步。
未來5G頻段提升,要求射頻元器件低損耗,意味著射頻電感將面臨著高Q化趨勢,同時通信頻段數量增加倒逼射頻前端器件小型化,二者共同作用將拉動超小封裝高Q電感市場需求。
要實現小型高Q電感的國產化并不容易,針對5G的高頻率低損耗的需求,產品要配合創新。由于5G傳輸速度更快更加寬,未來標準更加嚴格,產品設計需要更加新穎。
如今,技術創新成為電感企業進入5G市場的關鍵,然而戰略調整更是成為企業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