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汽車行業VS造車新勢力
傳統汽車行業在研發、制造、倉儲、物流、營銷、銷售、維養、服務上都有非常成熟的技術儲備、供應鏈和營銷渠道的資源,整個汽車行業基本上是以主機廠為核心,上游主導配件廠配件的流通,下游主導經銷商外采外購。在過去,在以產品為核心的計劃經營體系中,這些技術和資源,是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和壁壘;但是面向未來這些積累,也會變成創新路上的制約和包袱。
新能源技術的進步、互聯網廣泛的應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車技術的深入,帶來了打破壁壘的機會,造車新勢力應運而生。大部分造車新勢力是由新興互聯網人、傳統汽車人、創新風險投資人組成,資本大部分來自于新興經濟領域,融合新技術及傳統汽車研發和制造的模式,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創新開放思想經營,充分利用市場資本、新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結合,打破汽車行業的格局,構建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全新出行服務產業。
1.政策
2017.07.01中國《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發布,結束傳統汽車領域授權經銷商業模式,保證了購車渠道多元化、捆綁銷售“松綁”、取消跨區域銷售限制、配件銷售多渠道行為合法化。這個新管理辦法充分保證了造車新勢力可以利用社會化資源來實現產品的營銷、銷售、交付行為,降低了行業的準入門檻。
2.經濟
中國汽車銷售總量增速趨于放緩;細分市場將出現結構性調整;用戶在環保、社交、個性化等方面形成強烈的需求;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為支撐的新零售商業模式已經開始全面覆蓋傳統的快消品、家電等行業,造車新勢力可以充分利用新零售的商業模型,建立以客戶體驗為核心的營銷、交付模式,不再依賴重資產重成本的渠道模式,這將對傳統4S店的銷售模式構成正面沖擊。
3.社會
共享經濟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出行的消費模式,消費者明白需要購買的不是車,是出行服務,需求回歸本質的同時,分時租賃、售后服務社區化、新能源汽車售后低頻等特點,也讓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4.技術
新能源汽車技術不僅僅是一個動力和傳動的改變,也改變了人車交互、車車交互、人人交互的模式,這將改變整個汽車產業鏈;AI和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給汽車產業帶來了顛覆式革命,無人駕駛、新能源、大數據技術、共享經濟的結合,必將產生一個全新的汽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