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凱鼎電子官網
語言選項
中文版 English

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大事記”:日月光賣廠

發布時間:2022-01-06 ???? 點擊:

【編者按】2021年,半導體行業依然在挑戰中前行。后疫情時代、產能緊張、地緣政治等因素仍深刻地影響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及生態。2022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如何發展?新的挑戰又會從何而來?為了厘清這些問題,《集微網》特推出【2021-2022專題】,圍繞熱點話題、熱門技術和應用、重大事件等多維度梳理,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參考鏡鑒。

集微網報道,時光荏苒,2021年悄然過去,回顧這一年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后疫情時代,缺貨、漲價儼然成為了新的關鍵詞。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作為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繞不開這兩個關鍵詞。

那么在過去一年中,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發生了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件”,集微網將以時間和關聯度為序為大家梳理。

1.美國和中國臺灣舉行供應鏈座談會,多家廠商出席 

2月5日,美國和中國臺灣地區舉行了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前景座談會,TSIA理事長盧超群、聯電首席財務官劉啟東、瑞昱副總黃依瑋以及SEMI臺灣區總裁曹世綸等業界人士均出席了會議。

此前外界猜測稱,美國將向臺積電及其同行施加壓力,要求增加向美國汽車制造商的重要芯片供應。

集微點評:由于是閉門會議,這場座談會美方是否提出希望中國臺灣地區增產車用芯片并不得而知。不過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 (NEC) 主席狄斯在2月中旬便致信向中國臺灣相關部門尋求幫助,以解決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德國政府也找上中國臺灣產業鏈,希望幫其渡過汽車缺芯難關。除了凸顯汽車缺芯嚴重外,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中國臺灣半導體的重要性。

 

2.臺積電南科P14廠停電,恐波及3萬片晶圓

4月14日午間,臺積電位于南科的P14廠傳出停電的消息,業內估計,受此影響,臺積電有3萬片晶圓受影響,損失金額在10億元新臺幣(約合2.3億元人民幣)以內。

據了解,臺積電P14廠主要生產制程主16納米。臺積電隨后發布說明稱,“因南科超高壓變電所電纜異常致使廠區停電,廠內同仁無安全疑慮亦無人員疏散,目前已靠柴油發電機復電并與臺電合作以全力恢復正常供電”。不過臺積電并未透露此次的損失。

集微點評:晶圓制造所耗費的電力極為驚人,占據了全球約56%代工市場份額的臺積電更是名副其實的“電力黑洞”。若是在芯片生產的過程中出現斷電,晶圓就直接受損報廢,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而臺灣地區自從實施“2025非核家園計劃”后便一直被缺電所困擾,這也成為了臺積電乃至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隱憂。

3.臺積電全面漲價20%,24家芯片公司受影響

8月25日,市場幾度傳出臺積電即將全線漲價,從最初的明年成熟制程上漲15%至20%、先進制程漲幅達10%,到全面漲價20%,并從即日起生效。多家IC設計廠商證實收到臺積電漲價通知,并表示不會因而影響與臺積電的合作關系。

摩根士丹利并列出可能受影響的24家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及韓國等地區的芯片公司。其中,中國臺灣相關有14家,依晶圓來自臺積電的比重高低,依次有信驊、祥碩、慧榮、聯發科、創意、世芯-KY、神盾、群聯、瑞昱、聯詠、新唐、硅力-KY、譜瑞-KY及立積。

集微點評:從市場運行規律來看,供不應求勢必會引發漲價。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晶圓代工產能尤其是8英寸/12英寸產能尤為緊缺,各大晶圓代工廠漲價的消息頻頻傳來,甚至有“競標搶產能”的說法。從短期來看,臺積電客戶未來兩年只能接受漲價,但不排除英特爾IDM2.0戰略實施以及三星制程完備下,陸續有轉單的情況發生。

4.臺積電赴日設廠塵埃落定,初期月產能4.5萬片

11月9日臺積電和索尼共同宣布,臺積電將投入70億美元,于日本熊本市設立子公司JASM,初期將生產22/28nm制程,月產能4.5萬片,預計明年動工興建,2024年生產,同時也將在當地直接創造約1500個工作崗位。索尼則計劃投資約5億美元取得不超過20%股權。

日本政府并于12月初通過了通過了兩項法律修正草案,將為先進半導體工廠提供補貼,以支持其建設和擴張。預計臺積電和索尼的熊本晶圓廠將成為首個獲得補貼的項目。

集微點評:臺積電近年來的資本支出節節攀升,今年的資本支出預計將達到300億美元。為了應對產能緊張問題,臺積電繼赴美設廠后也敲定了日本建廠的計劃。這無論對于臺積電自身來說還是半導體產業來說無疑是一重大利好。花旗環球證券此前預測臺積電將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公司,不過隨著該公司擴產速度加快,預期這一目標最快于2024年達成。

 

5.聯電公布“訂金擴產”模式,八大客戶參與其中

4月22日,聯電宣布將與多家全球領先的客戶共同攜手,通過全新的雙贏合作模式,擴充在臺南科學園區的12英寸廠Fab 12A P6廠區的產能。根據協議,聯電的客戶將以議定價格預先支付訂金,確保取得P6未來產能的長期保障,產能擴建計劃總投資金額約1000億元新臺幣,將于2023年第二季投入生產,屆時將配備28nm生產機臺,未來可延伸至14nm的生產。

有消息稱與聯電簽訂協議的8家客戶包括IC 設計廠商聯發科、聯詠、瑞昱、奇景、奕力、群聯,國外客戶則是三星與高通兩家。

集微點評:“訂金擴產”的好處一是緩解擴產的資金壓力,二是以綁定客戶獲得穩定的訂單,不用擔心產能閑置。對于客戶來說,也能夠以穩定的價格確保未來產能的供應。另外聯電選擇擴產的制程為28nm,其實不止聯電,臺積電、格芯、中芯國際也擴產了這一制程,由此可見,28nm雖已問世十年,但有著比想象中更大的市場空間。

6.聯電與美光達成和解,四年大戰終落幕

11月26日上午,聯電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美光達成全球范圍內的和解協議,雙方將各自撤回向對方提起的訴訟,同時聯電向美光一次性支付一筆金額保密的和解金,未來雙方將共同創造合作機會。另外,和解金將不會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影響。自2017年美光舉報聯電在同晉華的合作中涉嫌竊取商業秘密后,3家公司的知識產權糾紛已持續4年之久。

而后業內消息人士稱,在達成和解后,美光已與聯電達成長期供應協議,以幫助緩解美光控制器芯片供應商(包括群聯電子和慧榮科技)面臨的供應限制。

集微點評:在全球缺芯之際,兩家公司終于從對簿公堂走向了握手言和,畢竟持續僵持只會耗費更多的精力,合作才能共贏。而雙方的和解也將對另外一家涉案公司——晉華產生一定程度上的積極影響,此前由于聯電和美光的竊取商業機密糾紛,美國司法部及商務部對晉華祭出了刑事及出口管制等措施,如今雙方已達成和解,晉華的“共謀論”也很難再成立。

7.聯發科終止收購英特爾Enpirion電源管理芯片產品線

7月27日晚,聯發科發布公告稱原本旗下立锜擬取得英特爾旗下Enpirion電源管理芯片產品線相關資產,但現在雙方已合意終止交易。相關變動對公司無重大影響,也不影響目前雙方其他商務合作。

聯發科于去年11月宣布擬斥資8500萬美元從英特爾手中買下上述產品線,并稱此次并購完成后,將拓展公司產品線,提供使用在 FPGA、SoC、CPU、ASIC 的整合式高頻與高效率電源解決方案,瞄準企業級系統應用,有助擴大經營規模,提升經營績效與競爭力。

集微點評:英特爾涉足電源管理芯片業務可追溯至2015年,其以167億美元的價格并購了FPGA廠商Altera,但從英特爾近年的軌跡而看,電源管理芯片業務并不是其發展的重點,賣掉也很正常。聯發科和英特爾并未解釋雙方交易告吹的原因,究竟是價格沒談妥?電源管理芯片產能急缺?還是雙方業務策略有變化

抑或是其它原因也不得而知。

8. 鴻海斥資25.2億元新臺幣收購旺宏6英寸晶圓廠 

8月5日,旺宏6英寸廠的收購案終于塵埃落地,鴻海確定收購存儲器大廠旺宏的6英寸晶圓廠。旺宏電子以25.2億元新臺幣(約合5.87億元人民幣)出售其位于新竹科學園區的6英寸晶圓廠廠房及設備予鴻海,交易產權轉移預計于2021年底前完成。

鴻海取得旺宏的6英寸廠后,將用來開發與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特別是電動車使用的SiC功率元件。該公司董事長劉揚偉稱買下旺宏6英寸廠將幫助客戶解決三大問題,即目前電動車(EV)充電時間長、續航能力不夠、價格比油車貴的問題。

集微點評:旺宏自從透露將出售旗下6英寸晶圓廠外,市場便傳出鴻海、特斯拉、東京威力等買家競標,最終“花落鴻海家”。劉揚偉稱鴻海在半導體領域的長期目標是進入世界前十大廠商。可見鴻海的野心不小,通過此次收購也有望快速打進電動汽車供應鏈,不過是否能真的解決電動車面臨的三大問題還需面臨長期的考驗。

 

9.中國臺灣四大晶圓代工廠向美國政府“交作業”

9 月下旬,美國商務部要求主要芯片公司和汽車制造商“自愿”共享商業信息以應對全球芯片危機,這些商業信息包括芯片庫存、技術節點以及定價、客戶、銷售記錄等。雖說是采取自愿原則,但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警告稱,如果企業不回應這一請求,那么我們的“工具箱”里還有其他工具,要求它們向我們提供數據。

在截至日期前,臺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提交了文件,不過卻各有各自的玄機。除了自身產能情況、原料短缺狀況等信息外并未透漏客戶的相關資料。

集微點評:美國商務部美其名曰是自愿,實則是脅迫,表面上是為了找到造成芯片短缺的確切原因,而其背后的算盤值得深思。好在各家都留有了自己的“小心機”,并未全盤托出。在半導體行業中,客戶信息是最高機密,信息的泄露可能會嚴重影響到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此外,芯片價格可能會受到庫存和生產數據披露的重大影響。

10. 14.6億美元!日月光出售四家大陸封測工廠給智路資本

12月1日,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封測集團日月光集團正式官宣,以14.6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大陸四家工廠及業務出售給智路資本,包括日月光威海、蘇州日月新、上海日榮半導體、日月光半導體昆山。

根據本交易股權買賣協議約定,智路資本或其指定之從屬公司應于交割日支付交割款約10.8億美元予日月光,并預計于交割日后屆滿6個月之次一營業日支付尾款3.8億美元予日月光,日月光則應于交割日將各標的公司股權轉讓予智路資本或其指定之從屬公司,本交易預計認列處分凈利益約6.3億美元。

集微點評:在全球封測產能吃緊的情況下,日月光選擇在此時出售旗下業務引發了業界的熱議,不禁懷疑是否是中國大陸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等廠商的競爭壓力迫使其退場。日月光出售的四家大陸廠整體占該公司的營收、獲利比重較小,且不是高端封測業務,長期來看影響不大。另一方面,日月光可用這一筆資金進一步強化先進封測的布局。

11.中國臺灣對大陸關鍵技術轉讓正式改為“事先申請”制

12月17日,中國臺灣“經濟部”說明經過關鍵技術小組審查通過的臺商赴陸投資案件,未來如擬出售中國大陸事業股權,因為已涉及技術轉讓,應事先申請技術合作之許可。

早在今年10月,中國臺灣“經濟部”預告《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5條、第10條修正草案。草案預告指出,規劃半導體與面板廠等須經過關鍵技術小組審查通過的臺商赴陸投資案件,未來如擬出售中國大陸事業股權將采事先申請。該法預告期限至12月17日。中國臺灣地區“經濟部”投審會將依所搜集的建議檢討后,辦理后續法律業務。

集微點評:前有電源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Lite-On出售蘇州固態硬盤存儲子公司51%股份給紫光集團,再有iPhone金屬外殼供應商可成科技將其工廠賣給了中國大陸藍思科技、緯創將昆山工廠出售給立訊精密。后有日月光出售四家大陸封測工廠給智路資本,中國臺灣似乎沉不住氣了,出臺新規嚴防技術泄露。

結語:通過盤點過去一年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發生的大事件可以看出,缺貨、漲價仍舊籠罩著整個產業,于各大廠商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考驗供應鏈關系和議價能力的時刻已然來臨,抗住這波壓力的廠商也賺得盆滿缽滿。
本文轉載自集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戴姆勒預計2022年汽車芯片供應仍將吃緊
下一篇:臺積電2021年12月營收達1553.82億元新臺幣 再創新高
深圳市興凱鼎電子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東環一路天匯大廈B棟1028室

QQ:2775887586 ? ? ? ? ? TEL:0755-83422736

技術支持:凱鼎電子???粵ICP備16123236號-1

? 2010-2017 K-DING ELECTRONIC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一级,欧美日韩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不卡,九九99久久精品少妇
图片专区日韩欧美 | 久久精品国产1314 | 中国Av网站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性爱一区精品 | 一区二区婷婷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