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新聞報道,由于全球芯片短缺,供應受限,工業電子和消費電子的組裝廠被迫采購曾經在市場上流通、現在被作為過剩庫存囤積起來的芯片。由于這些芯片通常是未經正當渠道就被采購的,假貨流入的風險很高。
據報道,一種投放假冒芯片的方法是從廢棄的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中回收芯片。這些芯片上的標識和產品編號被篡改,使其看起來像新產品。雖然來源尚不清楚,但人們懷疑其中許多來自中國或東南亞,因為那里是供應鏈的主要聚集地。
監管松懈的企業從其他供應商處采購假冒芯片,不知不覺地積累了庫存,然后將有缺陷的產品賣給設備組裝廠。成品可能出現意外故障。然而,組裝廠別無選擇,只能使用那些難以追蹤、供應商也沒有保證的未售出的庫存。
過去,許多賣家在沒有補償的情況下測試產品,以滿足日本買家的高質量需求。在此背景下,日本以檢測真偽為業務的芯片交易公司正在增多。
總部位于東京的芯片交易商CoreStaff發現,檢查假芯片的請求比一年前增加了三倍甚至四倍,幾乎每天都帶來工作機會。總裁Masaki Tozawa表示:“芯片越難獲得,需求就越高,因此制造和銷售假冒產品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一家芯片交易商Restar Holding稱,今年收到了數十起有關測試的詢問,而通常每年只收到兩三起。
據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美國半導體企業每年因假冒產品而遭受的損失達75億美元。如果有缺陷的芯片被安裝在飛機、汽車或醫療設備上,這將成為生死攸關的問題。
本文轉載自全球半導體觀察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