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23 日祭出重磅消息,將重啟晶圓代工業務,同時也宣告將砸200 億美元在美國建置兩座新廠,突顯美國推動半導體本土制造勢在必行。法人表示,英特爾、臺積電、三星在先進制程的競賽更火熱,將帶旺相關設備供應鏈業績,尤其7 納米以下制程必備的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出貨看升,預期EUV 供應鏈感受將最為顯著,幫設備大廠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代工的也有機會得利。
半導體三巨頭,2021 年資本支出合計逾700 億美元
據英特爾新聞稿,格辛格本次直播重點為:宣布產能擴充計劃、于亞利桑那州斥資近200 億美元打造兩座新廠房;7 納米制程技術發展順利;宣布「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事業單位,計劃成為歐美主力晶圓代工供應商;宣布與IBM 的合作計劃。
業界人士分析,美國是科技大國,有不可侵犯的榮譽感,加上美國近年有感于半導體產業戰略意義提升,更加追求「美國制造」,期望降低對海外的依賴程度,因此政策方向將朝「扶持自家人」邁進,還要拉攏歐美市場客戶。英特爾身為美國科技產業的門面擔當之一,自然身負重任,必須傾全力沖刺技術、搶單,以期奪回昔日榮耀。
外界最關心的是,英特爾重返晶圓代工戰局對臺廠是否全然是負面影響,其實不然。目前在先進制程競賽中,僅剩臺積電、英特爾、三星3 個玩家,若英特爾真的宣布退賽,意味這事業無利可圖,這才是更大警訊;像現在這樣處于「既競爭又合作」的狀態,更能促使產業往前進。
從資本支出來看,臺積電今年度資本支出預計約250 億至280 億美元,而IC Insights 先前則預估三星今年資本支出將維持與2020 年相似(281 億美元)。英特爾部分,2020 年資本支出僅三星一半左右,如今宣告要砸重金沖刺晶圓代工事業,今年資本支出將拉高到190 億至200 億美元,在此趨勢下,設備、材料、耗材業者可望成為最大得利者。
EUV、應材供應鏈受關注
法人看好,7 納米以下必備的EUV(極紫外光)設備供應鏈將受惠,包括EUV 光罩盒供應商家登、EUV 設備模組代工廠帆宣及公準;應材供應鏈的京鼎、瑞耘、千附,以及雷射切割設備供應商鈦升也能搶占機會。
法人預期,受惠于美系大客戶強勁需求,京鼎今年第一季營收有望較去年第四季成長,第二季估季增個位數百分比;全年而言,公司在半導體設備代工業務持續擴大,搭配半導體備品、自動化設備貢獻增加,今年營收有望年增逾15%,站上百億元的歷史新高。
至于家登則規劃在土城新建廠區,最快2022 年底完工,整體產能將較目前提升超過一倍,同時也積極開發晶圓載具新品,并布局航太新事業,有望為公司長期發展增添動能。法人預估,今年家登EUV 光罩盒出貨量有望較2020 年倍增,全年營收續拼新高,獲利表現也將優于去年。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
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