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技術標準公布之后,當時許多人覺得非常厲害了。隨著5G技術標準的公布,一些人看了技術指標之后,紛紛覺得已經出現了過剩問題,認為到2030年6G技術出現,可能寬帶、時間延時方面等會更厲害。
如果從過去的幾代網絡發展看,將會發現移動通信技術不是沒有極限的。在2G之時,一個普通鄉鎮建設一個基站,可能就覆蓋了方圓幾公里的社區用戶,到了3G和4G技術標準到來之時,建設的基站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到了5G之時,基站的建設已經分為了室內和室外,甚至美國的毫米波技術路線,在中國市場無法被使用。
目前的5G頻譜中,理想的高頻譜傳輸能力非常強,但是穿透能力非常差。如果在室內使用高頻譜移動網絡,可能會出現找不到信號斷網的問題。另外,對于移動電信服務商而言,較高的頻譜發射功率高,一方面增加了設備購買成本,另外電費支出的增加也無形提高了運營成本。
消費者對移動通信網絡的要求,已經不再是網速。比如,現在使用的光纖網絡,大部分時間使用的數值在1M/S的實際流量,而10M/S,甚至是20/S的流量,即便是看高清電視劇也很難應用到。唯一可以使用高寬帶網速的情況,也是在下載大文件之時,而這樣的情況消費者往往能夠忍受長時間下載帶來的煎熬。
5G移動技術的網速比大多數光纖都快,而時間延時是高是低普通用戶也感知不到,而設備的大容量也不是普通用戶所關心的。對于大家的痛點更多不是網速,也不是時間延時、抖動等問題,而是費用的價格是否可以降低。5G與4G相比已經成為電老虎,而且信號穿透力也不是太強,很難使用戶感受到網絡升級帶來的實際效果是什么。
5G技術對頻譜的利用,已經達到了物理上限,再高的頻譜可能會涉及到信號丟失的問題。目前,一些移動電信運營商對基站的建設,更熱衷于低頻譜建設,而不是高頻譜網絡。網速增加帶來的效果與成本相比成正比,這不僅容易扼殺電信運營商,也容易扼殺移動用戶的積極性。因此,6G技術標準很難依靠網速,去吸引用戶。
因此,當5G技術大規模鋪設完成之后,未來可能6G已經不會再出現。與此相反,為了降低成本,避免基站和電耗增加,電信運營商對設備的需求,更多會向時延、抖動、確定性傳輸方向發展。即便是提高網絡傳播速度,也是增加現有頻譜利用率,提高信號的穿透能力,降低維護基站運營的成本。那些毫米波,甚至太赫茲的頻譜只會在小眾消費者中使用,而不是成為移動運營商普遍采用的技術。
盡管6G技術不少國家和企業都在研制,普遍認為會在2030年誕生。小編認為,隨著5G技術的發展,以及迭代概念在手機業務上的成功運用,即便是未來有了6G技術標準,也將會大概率被5G技術概念所吞沒。也就是說,即便未來存在6G技術標準,傳統電信設備供應商與運營商,也有動力將概念模糊化,從而將其變成新5G,而不是推倒5G重新建設6G基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