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近日在蘇州開幕。會上,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聯合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2019-2020)》(下稱《年報》)。
《年報》認為,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面臨五大問題亟待“求解”。
一是“高端”的AI技術與“中低端”的產業之間存在脫節現象。相對于龐大的經濟體量,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推廣應用有限,仍有不小提升空間。人工智能技術與企業業務需求存在鴻溝,尤其是傳統企業的整體智能化程度偏低。以制造業為例,業務信息化水平不足造成的場景數據獲取困難,研發投入大和交付周期長,成為一部分企業利用AI進行轉型升級的制約因素。
二是AI關鍵硬件與開源軟件等儲備不足,國際合作有待進一步拓展。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數據規模、類型位居全球前列,基礎算法趨于成熟,華為、阿里、百度等骨干企業正著手構建基礎層生態系統,但軟件框架尤其是開源框架、以及芯片等領域與全球一流企業還有不小差距,亟待開拓更高層次國際合作。
三是高水平、跨行業復合型人才稀缺。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但人才尤其是高水平、資深人才規模較小,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我國人工智能基礎環節薄弱,與缺少頂級基礎研究人才有直接關系。市場上缺少既了解行業又掌握人工智能關鍵技術,還能夠進行應用開發的復合型人才。
四是產學研合作密切度待提升,成果轉化率不高。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而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之間如何實現密切合作的問題亟待解決。現有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較為單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之間的合作多為自發性短期行為,缺乏頂層統籌以及可持續運行機制。
五是數據使用不規范問題較為突出,安全問題逐漸顯現。人工智能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安全問題,如性別歧視、數據深度偽造被用于敲詐勒索等事件。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與數據的不當使用密切相關。如何確保人工智能被安全、合理的使用,為人類帶來的福祉最大化、產生的安全風險最小化,亟待整個社會求解。
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持續跟蹤研究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動態,已連續三年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