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充電樁行業正迎來各方勢力的跑步入場。股價漲了3倍、一躍成為全球領先汽車生產商的特斯拉,今年將在中國布局4000個超級充電樁,數量是過去5年建設總量的兩倍;國網、南網、寶馬、寧德時代等電網企業、車企、新能源巨頭大手筆投入只為分羹;華為、阿里巴巴等科技企業也強勢入局……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搶占充電樁萬億市場。
然而,國內領先的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及能源方案供應商智充科技認為,充電樁行業并不是“跑馬圈地”,只有迎合5G建設不斷更新智能化設備、重視充電樁安全性、精細化服務并找到適合的盈利模式,才能在這乘風破浪的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搶占C位。
“新基建”充電樁萬億市場乘風破浪
今年,充電樁第一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基建),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這是自2009年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工程推廣以來,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配套設施的充電樁,第一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此外,國家能源局也于6月22日印發了《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充電保障能力。
政策振臂一呼,企業加碼入市。充電樁行業站上風口,迎來黃金發展期。
近幾年,我國積極推進充電設施的建設,到去年底,全國的充電樁總數已經達到122萬個,其中公共樁52萬個,私人樁70萬個,目前充電設施已經覆蓋了全國404個城市,并且形成了“十縱十橫兩環”的充電網絡,基本滿足了公共交通、物流運輸、私人出行等領域的充電需要。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車充電量大體上是在80億度。
然而放眼當前,充電樁行業仍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亟需加速甚至跳躍式發展。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純電動汽車保有量達310萬輛,根據測算,我國車樁比例為2.6:1,遠不足政府規劃提出的2020年建成500萬個充電樁、車樁比1:1的水平。根據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未來十年,我國充電樁建設存在6300萬的缺口,預計將形成1.02萬億元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市場。
新能源補貼政策正向充電設施傾斜,電動汽車正由“車補”轉向“樁補”。今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原本2020年底全部退出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延長兩年,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也延長兩年,這一劑強心劑推動了新能源車市的回暖,同樣也刺激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基礎設施的充電樁的發展。
目前,充電樁行業也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獎補政策,由中央統籌規劃和地方獎補跟進。2020年以來,北京、上海、成都、山東、海南、昆明等地陸續出臺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補貼政策,為充電設施發展提速。尤其是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后,各地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獎補政策進一步優化。上海對公用充電樁運營補貼由2016年的最高200元/kWh·年提高到2020年最高800元/kWh·年;北京給與社會公用充電設施財政資金獎勵,其中日常獎勵部分按照充電量獎勵,標準為0.1元/kWh,上限為1500 kWh/kW·年,年度獎勵按照充電站考核評價結果最高獎勵106元/kW·年,上限為20萬元/站·年;成都2020年對公用充電樁運營根據充電量進行分級補貼,1000萬kWh以內補貼為0.1元/kWh,1000萬-2000萬kWh以補貼為0.15元/kWh,2000萬kWh以上補貼為0.2元/kWh等。2020年最新充電樁補貼政策見下圖。
充電樁補貼政策整理
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及一系列相關支持政策的出臺,向投資者們彰顯了國家對充電行業發展的決心。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預計,充電樁行業2020年全年能夠完成投資100億元左右,新增公共樁大約20萬個。
政策不斷傾斜、市場前景可觀,投資充電站成為新的風口,尤其是對于有場地優勢的地方城投公司、中小企業等投資主體。2019年,智充的充電運營商客戶平均單樁收入超過3萬元,最快的僅在四個月內就收回了全部前期投資。
5G助力智能安全充電樁 C位出道
國家提出“新基建”發展戰略,為充電樁投資和建設按下“加速鍵”,一個新的充電樁時代正在開啟。
然而,盈利難一直是亟待解決的行業痛點。充電樁行業存在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長、設施利用率低的問題,加之平臺未能互聯互通、盈利手段單一、運營商缺乏流量變現手段等原因進一步加劇了盈利的難度。今年的疫情影響下,各類車輛的充電需求驟降,一些充電樁運營商只能依靠政策補貼艱難求生。
僅是功能單一的傳統充電設施的規模簡單擴張并不能符合新時代充電樁的建設要求,只有與智能電網、物聯網、5G通信、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車聯網等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掌握創新核心技術和最佳運營模式的玩家,才能乘風破浪,立于潮頭。
智充科技智能物聯網充電系統
憑借著全球領先的軟硬云充電解決方案和高效、簡便的充電系統,對標5G建設深耕智能充電服務的智充“充電大中臺”已經成功扶植了上百家正在盈利的充電運營商。
智充“充電大中臺”是個業務支撐系統,一邊連著C端車主,一邊連著B端運營商,提供完善、高效、周到的用戶體驗和商戶體驗,不但有一整套充電軟硬云系統,還跟眾多平臺互聯互通。
在5G 技術的支持下,智充最新開發的充電樁控制器,使用車規級高端四核ARM處理器,能輕松實現圖像處理、邊緣計算等處理算法。它獨立的雙數據鏈路結構,使充電樁可以輕易實現高實時數據采集和充電動態監控功能,同時也保證了數據傳輸的冗余和備份,為充電樁的智能運行和自動故障診斷提高可靠保證。
在用戶體驗端,智充車位搭配藍牙地鎖,車主可遠程預約充電車位及進行停車充電操作,智充下一代智能充電樁將會安裝攝像頭,用邊緣計算進行車牌、車型的快速識別,自動扣費、即插即充,無需掏手機、掃碼等操作。
在商戶體驗端,智充將進行全自動化導流,對接33家車隊/導航/企業/政府平臺,將龐大流量引到商戶場站,實行24/7售后,迅捷結算,車主支付的錢直接進到運營商的賬戶,沒有任何第三方參與分賬。
充電高穩定性和安全性是充電樁的硬性、關鍵指標,更靈敏的響應是智充研發團隊不松懈的追求。智充采用獨立風道和液冷散熱技術,使得設備可在高鹽霧高濕度地區穩定運行。智充針對漏電、過壓、過流及接地電路的保護,通過本地級和平臺級主動防護和柔性充電技術,對各種故障的保護響應控制在20毫秒級別,遠低于國家標準要求的100毫秒的響應時間,保護響應更快,充電的安全性更高。
此外,智充智能化充電樁利用大數據分析,在樁端可自動診斷90%以上故障,極大降低了巡檢人力頻次,節約運營投入。下一代智充充電樁將升級大數據充電分析決策系統,尤其著重于故障車型自動歸集和同類車型預防。智充云SaaS的AI和BI系統,將自動搜集市面上故障車型數據,并進行歸類。當某一故障車型到場站充電時,系統會第一時間提醒場站運營商,同時主動減小充電電流,提醒車主遠離充電中的車輛、在充好后及時拔槍。配合前面說的20毫秒級響應速度,一旦車端電池出現異常,充電樁就能立即斷電,防止事故發生,保障車輛和人身安全。
5G發展帶來的不僅是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更智能安全的智充充電樁將進入人們的生活,在新時代的充電樁市場中C位出道。
2018年5月,智充攜手國網、滴滴、百度、京東等企業面向全國發起了“城市充電合伙人”計劃,降低充電站建設門檻,整合場地、電力、電動車、資金四種建充電站必備資源,讓任何人都有機會分享充電站運營紅利。
兩年來,合伙人計劃已在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布署35000+臺充電設備,建立2500+個場站,兼容120+種車型,月供電量1200+萬度,所有客戶平均設備利用率已經接近40%,一些運營商客戶的平均設備利用率更是高達8、90%。中小投資者通過投資建設充電站,在“新基建”這一萬億市場中乘風破浪的機會已經到來。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