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做到AI向善,努力讓人工智能實現可知、可控、可用、可靠。”在昨天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一番來自云端的問候,再次把人們引向一個人工智能界始終關注的話題——如何做到人工智能“向善”。
《三字經》開篇第一句就說:“人之初、性本善”,對于人本性善惡的哲學討論從古至今。如今,這一問題甚至延伸到人工智能領域。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轉眼已經三屆,對于人工智能邊界問題的討論也不絕于耳,討論范圍從業(yè)界大咖擴展至普通人群。絕大多數聲音認為,人工智能“向善”,關鍵在于開發(fā)、運用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的人是否“向善”。
誰在使用?使用目的為何?是否有規(guī)范的制度和政策對其使用進行約束?回答好這些問題,也就能回答好人工智能的善惡問題。
以大眾熟知的“人臉識別”技術為例,其在生活中應用場景已經不少,但是,隨之而來的信息過度采集、隱私侵犯濫用問題也使這項技術頻頻遭到質疑。那人臉識別技術到底是善還是惡?或許,它可能成為泄漏個人生物信息的罪魁禍首,也或許,它會成為在張學友演唱會上幫助抓捕逃犯的最佳“神器”。
因此,在研發(fā)與運用科學技術時,盡可能平衡和消除負面影響,在更多的應用場景中保留其積極、正面意義,并令其最大限度地服務于人類社會,才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正確路徑。
目前,人工智能發(fā)展仍處在產品應用與產業(yè)賦能的初級階段,把握發(fā)展路徑、關注頂層設計、規(guī)范制度政策,讓人工智能發(fā)展更具前瞻性,讓人工智能發(fā)展之路走穩(wěn)、走好,也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的意義。
而從城市建設、發(fā)展、治理的角度來說,在上海“人民城市”的大語境下,人工智能已然與城市之間深度互嵌,其在城市發(fā)展與治理進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時,如何讓人工智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同時更深度地參與到“人民城市”發(fā)展治理中,考驗治理者的智慧。
我們期待,強大的人工智能可以賦予“人民城市”更多、更美麗的場景,也愿意相信,創(chuàng)造這些場景的每一次技術革新,都蘊含著開發(fā)者、創(chuàng)造者善意和美好的愿景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fā)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qū)東環(huán)一路天匯大廈B棟1028室
QQ:2775887586 ? ? ? ? ? TEL:0755-83422736
技術支持:凱鼎電子???粵ICP備1612323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