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科學技術是我們與之較量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多種高新科技正在加速投入到抗擊疫情的關鍵應用中。其中,智能機器人在抗擊疫情中大顯身手,成為我們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重要法寶。可以說,我國在抗擊疫情方面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離不開高新科技的應用,尤其是智能機器人的助力。
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智能診斷機器人系統——“智醫助理”可以通過問診、檢查、智能分析病情,或進行病歷分析篩查潛在高危患者;該系統主要分為輔助診療系統、智能慢病管理外呼助手、移動端遠程視頻會診等主要功能。其中慢病管理外呼助手能夠大幅度提高醫療工作效率,為醫療機構抗擊新冠肺炎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在疫情防控期間,這一系統還增加了新冠肺炎學習資料庫,從而大大提高了基層醫務人員疫情防控知識和處置能力。
廣州醫科大學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發的新冠咽拭子智能采樣機器人系統已開展首期20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采集樣本80份。在首期臨床試驗中,該系統實現對受試者的有效采樣且采樣力度均勻,取得階段性進展。細胞學檢測結果顯示,機器人咽拭子采樣一次成功率大于95%,且受試者咽部均無紅腫、出血等不良反應。這一系統可避免醫務人員被病毒感染、提升生物樣本采集的規范性、保證標本質量。
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用于新冠肺炎診療的智能手術機器人,曾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完成了首例機器人輔助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這是首個用于新冠肺炎診療的支氣管手術機器人系統,在隔離操作間通過遙控操作即可完成手術,實現醫務人員與手術感染環境物理隔絕,不僅可以降低診療過程中的醫務人員感染風險,也有助于提高新冠肺炎的診斷率和治愈率。該機器人對疫情救治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消毒機器人在疫情期間在武漢中心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中南醫院等6家醫院投入使用。這款機器人采用紫外線協同等離子空氣過濾方式,可與人和諧共處同一空間。該機器人可以實現無死角消毒殺菌工作,還可以實現多點位自主移動,并針對環境物表和空氣進行自主移動式多點消毒。鈦米的智能消毒機器人目前已在全國200多家醫院“上崗”。
廣州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配送機器人曾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服務。這款機器人可以在房間內自由的穿梭,還可以自動開門、關門等。醫務人員將病人的藥品放入機器人艙內,機器人就會按照輸入的病房和床號將藥品送到指定房間;送達之后,醫務人員可通過人臉識別、指紋或刷卡開鎖領取藥品。該機器人在醫院的應用可以有效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防控機器人已在全國28個省市區的近700個社區(行政村)推廣應用。這款機器人基于全鏈路智能語音技術,具備疫情篩查、信息通知、重點追蹤等多重能力,免費為疫情防控一線(政府部門、公益組織、醫療機構等)提供服務,為企事業單位提供超低成本價服務。該機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深受廣大用戶和社會的歡迎。
近期,企業和學校陸續復工、復學,火車站、汽車站、機場、碼頭等場所迎來人員返工潮和返校潮,為了控制疫情擴散,在關鍵場景實行體溫監測并及時隔離可疑人員尤為重要。針對這些場景,常規手段是采用人工測量體溫;而智能防疫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測量體溫,實現快速體溫篩查。由于智能防疫機器人具有規模測溫、口罩檢測、咨詢宣導等功能,它目前已成為服務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分支之一。
由上可見,智能機器人在此次疫情期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做出了重要貢獻。順帶一提:關于智能機器人的作用和意義,我國著名學者周海中先生在1990年發表的《論機器人》一文中曾預言:智能機器人將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推動著我們工作和生活的變革。這一預言在醫療健康領域,尤其是在此次抗“疫”中變成了現實。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大考驗,許多科技公司和科研機構都展現自身的責任和擔當,積極發揮智能機器人的重要作用,為抗“疫”成功獻計獻策。隨著新基建時代的到來,智能機器人融合5G、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之后,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從而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完全可以相信,在智能機器人的助力下,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曾虹、黃薇(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南方醫科大學)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