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充電樁行業被資本看作“藍海”。2014 年 5 月中國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市場放開以來,眾多相關企業涌入“跑道”。新興市場的“藍海”,讓許多企業獲得了發展機遇。然而經過 17、18 年的盤整,充電樁企業容一電動破產清算,充電樁“第一股”富電綠能退市,聚電悄然隱退,曾經風光一時充電樁企業接連出局。為此,不少充電樁制造商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壓力。
穩中有進,喜中有憂。充電樁行業一開始得到快速發展,發展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但是業內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國內充電樁“設備+裸站”的市場規模將超過 300 億元;到 2020 年,充電服務費市場空間約 100 億元;充電運營增值服務市場規模將超 20 億元。未來我國充電設施行業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政策支持方面,在進入 2019 年以來,海南,廣西,四川,重慶,汕頭,中山等省、市政府再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和補貼實施文件,為新能源車上路再添助力。再往前追溯,3 月,國家要求地方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需求的增長及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將進一步促進行業發展,未來充電樁行業在多重利好的作用下,有望再迎爆發式發展的“春天”。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 年 1-6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61.4 萬輛和 61.7 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 48.5%和 49.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49.3 萬輛和 49.0 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 57.3%和 56.6%。與此同時公安部宣布,截止 2019 年上半年,在汽車保有量中,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344 萬輛,占汽車總量的 1.3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 281 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 81.74%。
從最新數據不難看出,無論是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和保有量,純電動汽車的占比均超過八成,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以純電動車為主要驅動力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已然成形,而且中外車企均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的強勁增長勢必為充電設施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驅動力。
有電動汽車,就要有充電樁。截止 2019 年 6 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 100.2 萬臺,同比增加 69.3%;從 2018 年 7 月到 2019 年 6 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 11656 臺,公共類充電樁總量已達 41.2 萬臺,整體車樁比約 3:1,充電設施行業正進入一個良性發展階段。未來隨著新能源車的進一步增長,充電設備制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充電樁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設備價格及業務毛利率呈逐年下滑態勢,市場對企業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具有系統集成能力,產品創新設計能力的企業將會在市場競爭中勝出,一些資質較差的企業必將逐步被市場淘汰,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總體來看,充電設備制造商積極調整解決方案,開始突破技術,不再一味重速不重質,轉而從成本控制,優化供應體系和提高創新集成優勢入手爭效益。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充電樁行業被資本看作“藍海”。2014 年 5 月中國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市場放開以來,眾多相關企業涌入“跑道”。新興市場的“藍海”,讓許多企業獲得了發展機遇。然而經過 17、18 年的盤整,充電樁企業容一電動破產清算,充電樁“第一股”富電綠能退市,聚電悄然隱退,曾經風光一時充電樁企業接連出局。為此,不少充電樁制造商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壓力。
穩中有進,喜中有憂。充電樁行業一開始得到快速發展,發展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但是業內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國內充電樁“設備+裸站”的市場規模將超過 300 億元;到 2020 年,充電服務費市場空間約 100 億元;充電運營增值服務市場規模將超 20 億元。未來我國充電設施行業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政策支持方面,在進入 2019 年以來,海南,廣西,四川,重慶,汕頭,中山等省、市政府再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和補貼實施文件,為新能源車上路再添助力。再往前追溯,3 月,國家要求地方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需求的增長及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將進一步促進行業發展,未來充電樁行業在多重利好的作用下,有望再迎爆發式發展的“春天”。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 年 1-6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61.4 萬輛和 61.7 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 48.5%和 49.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49.3 萬輛和 49.0 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 57.3%和 56.6%。與此同時公安部宣布,截止 2019 年上半年,在汽車保有量中,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344 萬輛,占汽車總量的 1.3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 281 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 81.74%。
從最新數據不難看出,無論是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和保有量,純電動汽車的占比均超過八成,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以純電動車為主要驅動力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已然成形,而且中外車企均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的強勁增長勢必為充電設施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驅動力。
有電動汽車,就要有充電樁。截止 2019 年 6 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 100.2 萬臺,同比增加 69.3%;從 2018 年 7 月到 2019 年 6 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 11656 臺,公共類充電樁總量已達 41.2 萬臺,整體車樁比約 3:1,充電設施行業正進入一個良性發展階段。未來隨著新能源車的進一步增長,充電設備制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充電樁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設備價格及業務毛利率呈逐年下滑態勢,市場對企業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具有系統集成能力,產品創新設計能力的企業將會在市場競爭中勝出,一些資質較差的企業必將逐步被市場淘汰,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總體來看,充電設備制造商積極調整解決方案,開始突破技術,不再一味重速不重質,轉而從成本控制,優化供應體系和提高創新集成優勢入手爭效益。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總結一下。
第一:充電樁實現流水線柔性生產。生產流水線作業,不僅可以優化人員配置,減少人力成本;更因為能夠做到合理組織生產,作業規范化、控制精確化,產品標準化,能夠切實做到增加產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獨特的內造型供應鏈體系。充電樁整機制造所需主要配套器件,外型設計,總裝技術都是通過內部協作完成,由于其采購體系的內造化,無論是采購成本控制,還是提高和優化產品性能,縮短產品迭代周期,實現產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
第三:做好生產全過程成本控制。通過對采購成本,物料、物流運輸成本,和生產環節的成本控制、優化、分析,把成本的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結合起來。通過生產成本形成過程中的監控來實現生產成本控制。
從長遠來看,充電樁行業潛力無窮。在經歷“跑馬圈地”、“野蠻生長”和“市場寒冬”后, 2019 年充電樁行業即將迎來春天,政策和資本的雙重驅動,充電樁市場將邁入新的時代。隨著新能源車的迅猛發展,將帶動充電設備制造的快速成長,各大充電設備制造企業將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
(本文摘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