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將為交通運輸帶來變革性的影響,燃油、碳排放、成本、維修費、駕駛習慣等,通通都會因此改變。當前電動汽車的一大賣點是能夠緩和氣候變化這一燃眉之急,但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就會知道其不僅對環境友好,而且對自己的腰包也友好,電動汽車將會比燃油汽車價錢更加實惠、性能更加優越。
汽車電氣化正逐漸走向大眾。挪威計劃在2025年實現其所有的汽車均為電動型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荷蘭也計劃在同年禁止所有燃油汽車的交易,德國將于2030年淘汰內燃機的使用,法國和英國均計劃在2040年終止一切燃油汽車的交易。而在應用電動汽車的大方針上,中國走在了最前頭,當前中國擁有全球近一半的電動汽車庫存,并于2018年里售出了110萬輛電動汽車。2018年,歐洲和美國各占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20%,分別售出約38萬及37.5萬輛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相比較時,前者所有的劣勢都來自于電池問題,如充電時長,電池使用壽命以及從而導致的汽車價格不菲和安全問題等。電動汽車的優勢則在于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較低,運行和維修費用遠低于燃油汽車。如今,對于像出租車等高里程汽車而言,電動汽車要花費的總成本(購買價格、保險、燃料以及維修費用)要遠低于燃油汽車。這就意味著政府和商業車隊可能會將汽車轉型為電動汽車來節約成本,進一步推動汽車電氣化進程。為了達到與通常每年行駛12,000至15,000英里的個人汽油車的成本平價,電池價格必須從目前的180美元至200美元/ kWh降至近100美元/ kWh。于2022到2026年期間,汽車電氣化將達成這一里程碑,屆時電動汽車的最大賣點將不再是對環境友好,而是價格實惠,電動汽車也從此在交通運輸上占主導地位。
電動汽車需要在電網充電,到2050年時,電力需求可能會因此增加20%至38%。對于發達國家來說,這能為公用事業部門增加收入,從而促進擁有大量能源存儲的并網可再生能源系統和數字能源管理的轉型;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這能刺激居民安裝現代電網。除電力之外,電動汽車還需要大量充電站的部署,從而增加就業,刺激經濟。
電動汽車為能源系統增添了可喜的靈活性。不受石油和汽油的束縛,電動汽車能在任何供電網運行的設備上運行——太陽能、風能、天然氣、核能及水力發電等,從根本上消除了交通運輸對石油的依賴。
交通運輸的電氣化是能源經濟學的分水嶺。一個多世紀以來,石油一直是交通運輸的命脈,隨著工業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運輸業不斷發展,石油工業也在穩步增長。然而,地球上就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或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因為石油對于交通運輸來說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社會需要,所以他們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石油相反,太陽光和風則無處不在。交通運輸電氣化就意味著石油將失去其關鍵市場之一,石油富裕的國家就會失去其一些國際經濟和政治力量。
運輸電氣化還遠遠沒有完成。公共汽車、長途卡車以及空中出租車仍然是相對尚未開發的機會。電池仍必須克服成本,續航里程,充電速度,安全性和使用壽命方面的挑戰,電動汽車才能占領市場。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