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焊性:當達到回流焊的溫度時,金屬銀(Ag)會跟金屬錫(Sn)反應形成共熔物,因此不能在貼片電感的銀端頭上直接鍍錫。而是在銀端頭上先鍍鎳(2um左右),形成隔絕層,然后再鍍錫(4-8um)。
可焊性檢測:將待檢測的貼片電感的端頭用酒精清洗干凈,將貼片電感在熔化的焊錫罐中浸入4秒鐘左右,取出。如果貼片電感端頭的焊錫覆蓋率達到90%以上,則可焊性合格。
可焊性不良:
1、端頭氧化:當貼片電感受高溫、潮濕、化學品、氧化性氣體(SO2、NO2等)的影響,或保存時間過長,造成貼片電感端頭上的金屬Sn氧化成SnO2,貼片電感端頭變暗。由于SnO2不和Sn、Ag、Cu等生成共熔物,導致貼片電感可焊性下降。貼片電感產品保質期:半年。如果貼片電感端頭被污染,比如油性物質,溶劑等,也會造成可焊性下降。
2、鍍鎳層太薄:如果鍍鎳時,鎳層太薄不能起隔離作用。回流焊時,貼片電感端頭上的Sn和自身的Ag首先反應,而影響了貼片電感端頭上的Sn和焊盤上的焊膏共熔,造成吃銀現象,貼片電感的可焊性下降。判斷方法:將貼片電感浸入熔化的焊錫罐中幾秒鐘,取出。如發現端頭出現坑洼情況,甚至出現瓷體外露,則可判斷是出現吃銀現象的。
3、焊接不良
內應力:
如果貼片電感在制作過程中產生了較大的內部應力,且未采取措施消除應力,在回流焊過程中,貼好的貼片電感會因為內應力的影響產生立片,俗稱立碑效應。
判斷貼片電感是否存在較大的內應力,可采取一個較簡便的方法:取幾百只的貼片電感,放入一般的烤箱或低溫爐中,升溫至230℃左右,保溫,觀察爐內情況。如聽見噼噼叭叭的響聲,甚至有片子跳起來的聲音,說明產品有較大的內應力。
元件變形:如果貼片電感產品有彎曲變形,焊接時會有放大效應;焊接不良、虛焊;焊盤設計不當
a.焊盤兩端應對稱設計,避免大小不一,否則兩端的熔融時間和潤濕力會不同。
b.焊合的長度在0.3mm以上(即貼片電感的金屬端頭和焊盤的重合長度)。
c.焊盤余地的長度盡量小,一般不超過0.5mm。
d.焊盤的本身寬度不宜太寬,其合理寬度和MLCI寬度相比,不宜超過0.25mm。
貼片不良:當貼片因為焊墊的不平或焊膏的滑動,而造成貼片電感偏移了θ角時。由于焊墊熔融時產生的潤濕力,可能形成以上三種情況,其中自行歸正為主,但有時會出現拉的更斜,或者單點拉正的情況,貼片電感被拉到一個焊盤上,甚至被拉起來,斜立或直立(立碑現象)。目前帶θ角偏移視覺檢測的貼片機可減少此類失效的發生。
焊接溫度:
回流焊機的焊接溫度曲線須根據焊料的要求設定,應該盡量保證貼片電感兩端的焊料同時熔融,以避免兩端產生潤濕力的時間不同,導致貼片電感在焊接過程中出現移位。如出現焊接不良,可先確認一下,回流焊機溫度是否出現異常,或者焊料有所變更。
電感在急冷、急熱或局部加熱的情況下易破損,因此焊接時應特別注意焊接溫度的控制,同時盡可能縮短焊接接觸時間。